(siternd&"55tr"& rs.fields(ns).Name) = rs(ns).Value Next Rs.Close Application.UnLock() End If %>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学案(2023年修订版)_教材分析_中学政治网——国内第一家思想政治教学网站 |高中政治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网站|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治与法治 > 教材分析 > 文章 当前位置: 教材分析 > 文章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学案(2023年修订版)

时间:2023-03-1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 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5、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3) 1949年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 过渡时期 (1949-1956):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 建设时期 (1956-1978)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标志: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目的

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 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 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1  页 共 11  页


②意昧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 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3、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6、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是什么

①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三个代表”+共 同利益、共同理想)

②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为什么

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检验标准)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怎么办

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②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 的法宝。

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  坚持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

(3)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①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③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二)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为什么

(1)必要性: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 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4 大考验+4 大危险+必然要求)

(2)重要性:

①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 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③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怎么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3  页 共 11  页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含义

区别

学执政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 期执政能力 ,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科学的方式、先 的理念,遵循 律执政

主执政

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 历史主体地位。

以民主的制度、 形式、手段执政

依法执  (基本方式)

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 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 要体现。

以法治的理念、 制、程序治国 理政

机统一,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和执政地位 ,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职权行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1.执政党,领导核心,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2.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性质: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7.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8.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 性

    我国政府的主要机构: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省 (直辖市)、市、区、县、镇政府,XX 部、厅、局等。

令   各级政府职务:总理、省长、市长、区长、县长、镇长。

   职权行使:行政,履行职能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 一) 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体 (即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我国的国体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 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 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 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人民民主的特点)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4  页 共 11  页


广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14亿多人民共同持续参与,56个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均实现全面覆盖的民主体系。

①一方面,我国已经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已经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能够确保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②另一方面,人民的意愿与呼声,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顺利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通过政权体系顺利转化为实现人民意愿的具体实践,能够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使党、国家、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一)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1、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

(1) 原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要求: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3)现实意义: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 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

2、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我国的国家职能

1、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

护国家稳定

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

打击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 宗教极端活

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

进社会发展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兴。

御外来侵略 卫国家安全

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

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

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 一)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⑴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5  页 共 11  页


切重大事务。

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 职权 (权力) :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

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监督与被监督)      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立法权:制定、修改、审议、废止+《某法》

  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

执行情况的报告,通过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任免权:选举、决定某人选,任命、罢免+相关领导人

  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运行 (如审议其工作报告)

(4) 组成: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5)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产生:民主选举(县、乡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全国、省、设区的市实行间接选举)

2、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义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 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5、与人民关系: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 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一)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 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2、决定因素: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3、基本功能: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 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4、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 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 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

2、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3、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4、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5、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6、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6  页 共 11  页


第六课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项基本 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 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基本内容:

①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④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4.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

①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③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不是国家机关)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不是国家机关。它不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它不处理行政事务。人民政协不等于民主党派,不能将二者混淆。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①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关系)

②组织上: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

③法律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④事业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的关系。

⑤监督上:互相监督的关系,更加强调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的特点

(1)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多元) ;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 共同体中 ( 一体)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7  页 共 11  页


(二)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 民族平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 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 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 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 内容:  (是什么)

①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三级。

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自治权: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4) 特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 有机结合。

(5) 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 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一)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 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二)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主选举

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居委会成员,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 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

主协商

参与,合理表达,在城市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贯 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主决策

凡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集体作出决定。

主管理

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是做好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主监督

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相关事项要公开,对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8  页 共 11  页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

①发展基层民主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 (村民) 参与社区 (农村) 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 (村民) 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②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P67)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 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P69)

注意: 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 家治理现代化。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 一)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所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 共同意志。

3.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法的特征

(1)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5.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坚持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一、法治国家 (法治建设的目标)

( 一) 法治国家的内涵 (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 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具体内容:

(1)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 坚持良法之治。  (3)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9  页 共 11  页


(二) 建设法治国家

1.要求

(总要求)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 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1) 推进宪法实施。 (宪法)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法系)

(3)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实施突出”)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二、法治政府

( 一) 法治政府的内涵

法治政府的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1.职能科学的政府。2.权责法定的政府。3.执法严明的政府。                              4.公开公正的政府。5.智能高效的政府。6.廉洁诚信的政府。7.人民满意的政府。

(二) 建设法治政府

1.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 架内运行。

⑵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 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2.意义

(1) 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 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三、法治社会 (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 一) 法治社会的内涵

(1) 内涵: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 表现:

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法律信仰)

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法律遵守)

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法律执行)

(二) 建设法治社会

1.要求:

(1)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2.建设法治社会意义

(1) 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学立法

( 一) 科学立法的内涵

政治学测必修三学案          第 10  页 共 11  页


1.科学立法的内涵:就是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的标准:

(1)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 过程的科学化。

(二) 推进科学立法

1.要依法立法。 (依法立法)

2.要充分发扬民主。  (民主立法)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合理立法)

二、严格执法

( 一) 严格执法的内涵

1.严格执法的内涵: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严格执法的主体: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3.严格执法的意义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二) 推进严格执法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坚持规范执法。 3.坚持公正执法。4.坚持文明执法。

三、公正司法

( 一) 公正司法的内涵:

1.内涵: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公正司法的内容 (1)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2) 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二) 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 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四、全民守法

( 一) 全民守法内涵

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全民守法的要求 (公民如何做到全民守法)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3) 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 推进全民守法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上一篇:2020新教材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基础知识汇总

下一篇:没有了

苏ICP备11050678  |   QQ:1174499044 |QQ群 33508802  |  地址: 中国 江苏 |中学政治网编辑部 | 主编:大魏老师  |  电话:83579111  |  
Copyright © 2024 中学政治网站 仅供www.zxzz.net/交流学习 OK文库 Powered by ZXZZ.NET